記者陳敏靈通訊員王彥許琳晶吳巧蓉
本月,福州首個冷鏈保稅倉庫——“百鮮海峽智能保稅冷鏈物流中心”在馬尾正式投用,自貿區福州片區首次實現保稅區外的非物理圍網監管。
上月,福州紫荊海峽科技母基金落戶馬尾,成為馬尾區首只產業基金,將助力自貿區金融創新與產業升級。
再上個月,福州開發區與福建海峽銀行開展業務合作,設立了海峽·馬尾周轉貸業務,專項用于為區內企業提供“過橋”貸款。
最近一年,在馬尾看創新,品變化,總覺應接不暇。緊抓“四區疊加”歷史機遇,馬尾從政府到企業,勇于創新,先行先試,迸發出無限的改革活力。
勇于金融創新為企業突圍注入“強心劑”
身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離不開企業,也與企業有著深厚感情。面對經濟大環境下行壓力的“寒潮”,福州開發區急企業之所急,竭力為企業“驅寒送暖”。
今年初,開發區一家上市電子企業貸款到期,時逢銀行貸款緊縮,企業缺乏足夠資金付清貸款,面臨被終止貸款資金鏈斷裂的巨大風險。幸好區里設立了周轉貸,企業通過申請1000萬元的“過橋資金”,成功化解了風險。
“過橋資金”來自福州開發區與福建海峽銀行合作設立的海峽·馬尾周轉貸業務,總規模達20億元人民幣,專項用于為區內企業提供“過橋”貸款,具有審批快捷、手續簡便、額度較大等優點。
創新金融服務,助企逆境突圍。為更廣泛地服務全區企業,去年7月,開發區打造了更大的金融服務平臺——“多層次資本交易中心”。該中心注冊資金約17億元,而后落戶開發區的類金融企業達100余家,有效解決了困擾無數企業的融資難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此外,從跨境直貸、跨境貿易融資、跨境人民幣池業務、“海外代付”、信用證境外貼現,到金融小鎮落戶、“濱江金帶”悄然興起等,這一年來,福州開發區金融改革好戲連臺,各金融市場活力不斷釋放,金融網點不斷增加、存貸款余額成倍增長,創新成果初顯。
金融服務機構的發展、金融改革創新的深入,直接推動了投融資和貿易的便利化,給企業帶來了最直接的實惠。
加快轉型升級 創新激活產業新動力
4月28日,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福州基地在開發區正式揭牌。目前該基地已經與伊時代、賽虎等企業開展合作,為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識別、大數據挖掘與分析、云計算環境下安全機制研究等技術服務,合作研發的服務于數據安全的“網劍”品牌系列產品年創收5000多萬。
近日,國家電子檢測中心通過自貿區福州片區先進制造業綜合技術服務中心(馬尾基地),獲得了多項認證,推動企業技術升級。該中心自掛牌以來,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檢測技術服務,為開發區企業標準研發和技術提升節省了成本,提供了方便。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智能制造、綠色經濟,今年以來,福州開發區積極打造工業升級版,給政策,送服務,解難題,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激活企業創新活力。
今年一季度,開發區圍繞供給側改革,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5.45億元,增長52.1%。25項工業產業項目中,星云電子新能源汽車電池、飛毛腿機器人自動化等項目,年內均可竣工投產,科立視二期項目進展順利。華映光電、華映顯示完成自動化技術改造,產值增速分別達11.0%和16.0%。
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提升。如上潤智慧水務系統研發即將投入市場應用,科立視國內首條抗菌玻璃生產線正式量產。國脈科技、新大陸銷售訂單大幅增加,累積增速分別達149.2%和178.6%。
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新動力加快培育。今年區內新提升20家零售企業、26家批發企業,有效拉動了社零增長;ヂ摼W游戲產業園注冊企業達170家,注冊資本總額達20億元。臺灣青創園、長安創客中心等創客空間加快建設,濱江廣場等IBD項目招商步伐不斷加快。
這些只是福州開發區新興產業“森林”的一片風景。2015年9月,開發區被正式授牌成為全國第四個,也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物聯網園區,以此為發展契機,一批有實力的高科技企業正在加快物聯網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截至目前,全區物聯網企業共計50家,產值達400多億元。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為開發區注入發展活力。正如馬尾經信局相關負責人所言,堅持龍頭帶動,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福州開發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正不斷加快,總部經濟、物聯網、互聯網游戲等新興產業雛形顯現,高新產業集群化正在形成。
促簡政推新政 自貿改革促服務添效力
先行先試的自貿精神,使開發區成為改革的高地。一次次體制機制創新,激發出一個更加開放與充滿活力的馬尾。
原本要跑四五個部門辦理的手續,現在在馬尾區新行政(市民)服務中心內,可一個窗口一次辦結。開發區不斷轉變政府職能,簡化手續,優化服務,讓群眾更少跑腿,更快辦事。
不單是辦事更加便捷高效,企業所需的發展環境也愈加優質。自貿區掛牌僅一個月,擁有技術、人才、商務、金融四大類專業服務平臺,涵蓋近三十家省市機構的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中心就在開發區設立,提供的服務幾乎涵蓋企業上市、生產、經營的所有環節。
今年以來,開發區繼續扎實推進自貿區改革試驗。其中,推動跨境電商、東盟海交所創新金融服務,建立完善冷鏈物流服務標準化制度;推行“優化商事登記制度”“簡化企業登記手續”等,有效改善營商環境;下放“一次有效往來臺灣通行證”、外國人簽證證件受理簽發權限等出入境政策,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辦理。
平臺載體建設不斷加快?缇畴娚坦卜⻊掌脚_實現與海關監控中心的對接,開通對臺郵件總包業務。東盟海交所已發展會員132家,建成馬來西亞分中心。船政文化交流合作項目成功引入臺灣文創企業,“左營·佐贏”文創園對外正式運營。
改革帶來紅利,企業紛至沓來。截至今年4月7日,自貿區開發區塊新設立企業4325戶,注冊億元以上企業119戶,注冊資本總額達694.29億元。
開發區的探索還在繼續。據介紹,接下來,開發區將大力開展流程再造和行政審批等相關制度改革,如探索“互聯網+政務”運行模式,利用“平臺+政策”和“園區+政策”,創新招商和用人模式,加大平臺建設力度,積極爭取在兩岸服務外包、倉儲物流、創客基地、融資租賃等產業方面,建設一批具有對臺特色的重要平臺等。
民生項目落地 建設魅力幸福新城區
抓民生也是抓發展,日新月異的城鄉面貌,處處彰顯著馬尾的精氣神。
近日,瑯岐污水處理廠一期內部主體工程基本竣工,著手進行設備安裝和周邊配套工程建設。該項目為馬尾區2016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控制水污染、保護水資源。
今年,馬尾區將建設44個宜居環境項目,總投資12.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42億元,還將投資700多萬元用于提升全區綠化景觀。同時,將建設新的過街天橋、全區首個公共立體停車場,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開展黑臭水治理,建設美麗鄉村和開展舊住宅小區整治等,馬尾鎮快安飲水工程也將于今年底完工。
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馬尾著力破解“三難”問題。教育方面,今年投資3.5億元,推動12個教育設施建設項目。醫療方面,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海西聯合醫療骨科醫院正在加快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年內動工;羅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開工,爭取年內竣工;瑯岐醫院已基本完成施工。交通方面,積極推動瑯岐公交樞紐站選址工作,與市公交集團合作開通定制公交線路,持續推動公交線路優化、站臺改造、便民自行車點建設等工作,積極打造便民利民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馬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福州新區的先行示范區,馬尾將加快建設“實力馬尾”,提升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經濟新動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活力馬尾”,用足用好國家賦予自貿區試驗功能,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提升金融服務,擴大對外開放;加快建設“魅力馬尾”,堅持規劃引領,強化項目,打造宜居環境,強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設“幸福馬尾”,持續破解“三難”,強化社會保障,促進社會和諧,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宜居宜業、開放現代的新城區。
今年“海交會”馬尾可望簽約項目73項
可望簽約項目73項,比去年增27項。其中,外資項目共63項,總投資37041萬美元,利用外資29841萬美元,比去年超2619萬美元;涉及合同項目61項,總投資23041萬美元,利用外資22841萬美元,比去年超3619萬美元,雙列全市第一。內資項目10項,總投資10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48.4億元人民幣,涉及合同項目9項,總投資68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9億元人民幣。
擬上臺簽約項目4個,利用外資超去年3000萬美元,分別為:中歐科技園、福建中安融資租賃、全球養生產品交易中心、華沿醫護養健示范園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