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價值中國】“數字公民”創新,助推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當前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困境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按照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各級政府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以下困境:

1、投入多,獲得少。我國社會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逐年加大,出臺了不少文件,做了大量工作,但成效仍不顯著,百姓往往想辦的事辦不了,可解決的問題解決不好,幸福感、獲得感不足。

2、建設多、創新少。國家及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領域建設很多,但各類資源缺乏整合,各方力量缺乏統籌,形不成合力,少數的治理創新多在點上嘗試,形不成體系。

3、管理多、服務少。大量工作是從部門管理職能出發,“話難聽,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仍存在,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效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被動多、主動少。習慣于老百姓有事“找衙門”,被動坐等百姓找上門、堵上門,離精細化感知群眾所需,直接把服務送上門還有差距。

5、引導多、參與少。從中央到地方均強調引導全民參與合作共治,但百姓不參與、少參與的淡漠現象較為普遍,社會治理工作成了政府的“獨角戲”。

6、渠道多、便捷少。各級政府部門均在建設門戶網站、辦事窗口,看起來服務渠道豐富多元,實際上百姓想辦事時要找準入口難,了解分工和流程更難,常讓老百姓跑斷腿、急斷腸,確實不方便。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黨和國家推進改革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國家迫切希望能為百姓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百姓也迫切希望能享用精細化、主動化、人性化的服務,如何實現服務的供需平衡不斷考驗我們,從目前效果來看,推力不足,呈膠著狀態。


二、“數字公民”助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升級


《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文件提出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為主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社會治理指明了方向和道路。信息化已成為推動治理創新發展的“綱”和“魂”。如果說有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那么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公民”就是那個能撬動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困境的支點。

1.“數字公民”的定義

“數字公民”是每個公民在數字世界中的副本,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代表公民在數字世界中參與各類活動、行使各項權利、履行各種義務。

“數字公民”是公民在大數據時代的畫像和展示。利用實名制、多元身份認證等技術,幫助公民獲得一張經過認證的數字世界通行證,并在此基礎上融合地理、人際、政務、社會、經濟、法制等多維信息,結合政府大數據開放和聚合,構建一個持續更新和優化的動態化個人數據庫,保證數據鮮活有效。

“數字公民”是公民獲取公共服務的升級版。運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每個公民需求中的痛點、難點、熱點、焦點問題,都可以被捕捉、記錄、統計,“數字公民”變得可感知、可識別、可預測,從而便捷提供針對性服務,直擊百姓內心深處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數字公民”是公民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形式!皵底止瘛辈坏珟椭穹奖愕墨@取公共服務,還可幫助公民愿意參與、主動參與,以最便捷的方式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不再需開會反饋問題、填寫問卷調查,動動手指即可。

“數字公民”真正推動“多元”社會治理主體。通過構建從百姓需求出發,由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推動的、自下而上的公共服務創新體系,協同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形成合力,實現從政府單一主體的管理模式,走向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

2.“數字公民”的宗旨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視察時提出“三個如何”: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數字公民”緊緊圍繞“三個如何”,以百姓需求、滿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以百姓需求為根本出發點的公共服務才會是讓百姓滿意的服務,才可成為連接政府和百姓的紐帶,成為民眾參與決策的重要通道,這樣的服務,百姓才會真正參與到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中。

3.“數字公民”的實施方式

“數字公民”充分運用信息化整合對接各級政府的服務及社會服務資源,以大數據能力進行服務界面優化、形式創新、能力提升,為百姓提供高品質、低成本、方便快捷使用的服務交付過程?焖俚、持續完善的“數字公民”運營體系,在不改變現有政府條塊化縱向治理體系基礎上,進行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軟重構,讓人民群眾在家里、掌心就能辦成事、辦好事。

多年來,豐富的政務服務積累了數以億計、極富價值的數據資源,如能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就可洞察民生需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社會治理預見性、精確度和靶向性。不遠的將來,互聯互通互信、開放共享的政務大數據形成合力發揮效用,必將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引擎,而用好數據,才能構建出嶄新的能力。

4.“數字公民”的機制創新

今天,大量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創新極大方便了百姓生活。政府也以開明的態度、嚴謹的方式,給予互聯網行業極大包容和支持,為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皵底止瘛钡穆涞,不但要政府認可“數字公民”身份的有效性,并且要政府推動政務數據互聯互通互信、有序開放共享。這需得到政府支持和推動,甚至需創新體制機制才能實現。

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是互聯網時代不可逆轉的需求覺醒。自上而下的政府服務,百姓的獲得感始終停留在“差不多”層面。百姓不再滿足于某些局部便利,而期待一套由豐富的服務資源整合而成的服務平臺。這如同沒有高明的廚師,再豐富的原材料也做不成可口的菜肴,終究無法填滿饗客欲望。

“數字公民”是一個不斷挖掘、快速迭代、持續完善的運營過程,需要多元主體、專業團隊,及商業化運營機制。只有千千萬萬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運營和創新,百姓的“五感”方能得到滿足和提升。


5.“數字公民”的重大意義


讓百姓辦事更便捷。“數字公民”從百姓需求出發,在不改變現有政府條塊化、層級化治理體系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推動公共服務體系軟重構,讓百姓在家里、掌心就能辦成事、辦好事。在服務過程中,及時感知百姓滿意度并發現不足,倒逼政府優化流程、完善服務資源配置,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給百姓更多的便捷感、幸福感。


讓社會治理更智慧。“數字公民”可以幫助每個公民以最便捷的方式有序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中,形成全民能參與、愿參與局面,即可推動政府與公民合作管理的善治模式。這個創新的善治模式不只是單一的和自上而下的,而是多元的、相互的。社會治理也將由傳統行政化、科層化的單向治理邏輯,變為雙向協同關系,從而將傳統粗放式、經驗式的社會管理升級為精細化、個性化、智慧化的社會治理新模式。


讓數字經濟更活躍。當公民的需求可被感知、識別,所有數字經濟商業體系將迅速圍繞需求轉動,產品設計制造迭代更快速人性,商業交易更高效有序,百姓的滿意度得到大幅提升。由此構建的數字經濟充滿活力,成為適應新常態、謀求新發展、塑造新優勢的核心動力。


 當前,全球化、信息化促進社會現代化的同時,也對國家治理體系提出了新要求,治理能力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我堅信,以百姓需求為導向,以公共服務為抓手,充分運用大數據打造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升級版,從共享到共建、從共治到善治,國家和社會治理必將更透明、更有效、更智慧。


分享到:0
新大陸科技集團及部分成員企業
上市公司及部分成員企業
CopyRight@ 2014  新大陸科技集團公司  閩ICP備B2-20050028號  技術支持:一九網絡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