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農業云131”——數字助力“三農”治理現代化 全
發布時間:2021-05-19
來源:未知
瀏覽:次
編者按:
由新大陸承建的福建“農業云131”信息工程項目日前成功驗收,該項目是在“數字中國”戰略大旗的指引下,落實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推進農業信息化的重要舉措,即構建一個全省農業大數據資源中心,完善農業生產、經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三個服務系統,建立一個服務福建省“三農”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升數字農業發展水平。作為推進傳統農業與信息化技術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福建日報》對此進行專題報道。新大陸科技集團官微今日全文刊發,以饗讀者。
2021年2月25日,中國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福建,“中國扶貧第一村”所在地,“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扶貧理念發源地,交出了亮麗的答卷:2019年,全省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奮斗的起點。從脫貧攻堅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開始歷史性轉移。在這新老歷史使命交匯的時空節點,3月26日,福建“農業云131”信息工程迎來終驗會。作為推進傳統農業與信息化技術高度融合的典型案例,“農業云131”得到來自各領域專家的一致認可。他們認為,項目解決了數據決策支撐問題,實現了各系統互聯互通與開放共享,打破了各系統的數據壁壘,構建省、市、縣一體化的業務體系,有效提升了福建農業農村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建設效益。
數字中國戰略大旗下
福建“三農”騰“云”駕“數”
“這套系統稱得上是重大民生工程,參照國家農業大數據資源中心,涉及數據量非常龐大,總體建設不錯,做得實、做得好、做得精,軟件亮點頗多,功能模塊到位,處室參與度比較高,針對的痛點和需求也很精準!眲倓偨Y束終驗會,來自終驗評審組的專家面對記者的提問,對“農業云131”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評審專家對記者說,往常參加此類會議,都是找問題、挑毛病、提建議比較多,但這次,專家組難得的普遍表示肯定,“由此可見,做這套系統的團隊,是用了心的”。
然而,就在短短三年前,福建省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還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在數字時代,卻沒有數字化的抓手,農業農村工作的治理現代化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了突破這一困局,近年來,各級農業信息化建設如火如荼開展。熱潮過后,留下的多是半拉子工程,落后的局面依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觀。“反思過去,基層農業的信息資源呈爆炸式增長,應用需求不斷變化,相應的信息系統硬件設備、各種軟件和數據需要不斷增加!备=ㄊ∞r業信息服務中心負責人葉夏表示,但由于缺乏頂層設計,沒有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標準,造成重復建設嚴重、資源利用率低、建設周期長、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僵尸”系統平臺比比皆是。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的數字化發展是國家最重視的工作之一,國務院、中央部委及地方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導以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正是在“數字中國”戰略大旗的指引下,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啟動福建“農業云131”信息工程項目建設。
面對整體差、起步晚、基礎薄、資源分散、標準化程度低等痛點,如何通過“農業云131”信息工程,將我省“三農”問題一“網”打盡,讓福建農業農村工作騰“云”駕“數”?回望過去3年,建設團隊走過了一段艱難歷程。


龐加滿,新大陸科技集團軟件工程師,從“敲代碼”的IT男,到對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如數家珍,這段在奮斗中成長的經歷讓他充滿了感慨。“如何做好頂層設計,就對新大陸技術支撐團隊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饼嫾訚M回憶,從零到有地參與到“農業云131”建設,每一步都是創新,“一套輻射全省農業農村的系統要怎么做,沒有先例”。直面困難,新大陸技術團隊仍充滿信心!拔覀冇兄罅康男袠I數字化賦能項目經驗。相信以我們的資源和能力,一定能夠把項目做好!蓖瑫r,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也有其不同于其他行業的特點,涵蓋業務眾多,全省各地區位環境、條件和情況千差萬別,往常的工作模式無法復用,必須以“歸零心態”重新學習。為此,新大陸技術團隊成員們進行了深入考察和調研,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農業信息化建設以來,積累了海量數據,但是數據涇渭分明,擺在技術團隊面前的是長期存在的難點和久治不愈的頑疾“數據煙囪”和“信息孤島”。要讓數據在治理領域產生價值,就必須讓數據聯通起來、流動起來。最大的壁壘在于數據標準格式!跋胍獢祿卫,標準是保障!泵鎸@一挑戰,前后歷時3個多月,技術團隊成員們直接駐扎在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與省農業農村廳的專家們不斷研討和碰撞,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終于,新大陸為“農業云131”制訂的一整套數據標準通過審核,規范了數據自下而上的收集回流機制,也真正為數據共享和數據流動樹立起“篩子”。在此基礎上,新大陸技術團隊以省農業農村廳總體謀劃布局為基礎,結合各級涉農單位管理信息化及“三農”實際需求,完成了“農業云131”的頂層規劃構建。一個中心:建設大數據資源中心,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三大應用:以農業生產與經營、農產品質量安全、鄉村振興三大服務應用為核心,構建六大“信息高速公路”,實現五級業務、數據的協同貫通;一個平臺:構建了省市縣統一綜合門戶,提供一體化平臺服務,破解基層人才少、運維服務難、信息共享難等堵點、難點問題。不走回頭路,不做重復建設!稗r業云131”信息工程在立項初始就立足于適用、實用、好用,真正發揮讓數據貫通上下、對接內外的支撐作用。著力編制涉農信息化資源“一張圖”,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為建設目標,為各級單位用戶、社會公眾和企業主體提供易用、好用的產品和服務。
目前,“農業云131”已試運行將近半年時間,它到底為我省農業農村工作帶來了哪些變化?“很難想象,一套系統居然可以覆蓋全省,并延伸到市、縣各級單位,績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全程線上化、無紙化!笔∞r業農村廳效能辦的工作人員切實地感受到數字化技術的便捷。過去,農業農村績效考核有關工作全部是線下填報,包括材料上傳、數據的統計、匯總、審核、上報、評議、評價等,得不斷地打印、蓋章、領導簽字……非常繁瑣!皟H匯總這一個環節,原來就3個人連續5到7個晝夜加班處理,現在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實現快速總結、規范輸出,匯總的工作由系統實時完成!再如年度考評工作,涉及137個單位、10多個分項計算流程環節,靠人工紙筆計算,難免出現偏差。如今,系統實時計算不僅避免人工計算的錯誤,也增強了數據匯總的科學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系統還兼顧了人性化,具體體現在82個縣局的公眾測評中。省農業農村廳2019年啟動公眾測評環節,地市通過無記名紙質問卷完成對45個處室的測評,僅能回收50%的問卷;2020年,績效管理系統上線后,回收率提升到了94.57%。效能辦工作人員擺出了一組數據,足以證明“農業云131”的神奇功能:截止2021年2月,省農業農村廳通過績效管理系統,實現10個設區市(含平潭綜合實驗區)、82個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廳內45個處室(單位)的年度績效考核工作。累計登記廳本級績效項目341條,月報2135條,收到廳責任單位對設區市考評840條,廳責任單位對縣(市、區)考評5587條,效能辦對市、縣正向激勵考評368條。這一切,全流程在線上進行,由數字化系統自動完成,“節省了紙質材料打印、材料郵寄、人員統計、材料歸檔、存儲等過程,節約了人力物力成本和時間成本,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
動物檢疫票證電子化系統則極大方便了百姓,真正實現“一趟不用跑”。系統不僅實時掌握全省的開證數據,而且將養殖場檢疫、調運監管、屠宰檢疫、檢疫處理全流程監管串聯,有效規范了基層開證操作業務,規避違規開證的情況。新增屠宰場限時入場、動物運輸落地監管功能,監管范圍更全面、更規范,確保檢疫監管的每個環節都有據可依。“系統內的檢疫數據、基礎信息全部進行了關聯記錄,輸入證號則自動關聯所有相關檢疫信息,給檢疫審核管理工作帶來很大方便!比蹍^農業農村和水務局的張琦介紹說,系統增加了準調證、票證申請發放功能,監管更全面、實時、便捷,有效提高了基層監管工作效率。對動物檢疫員而言,所有檢疫業務處理過程基本實現數字化。只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完成業務受理和打證操作。對養殖企業來說,過去檢疫申報還得往鎮上來回跑,費時又費力,現在通過手機就可快速申報檢疫、實時了解辦理狀態、查看開證情況。目前,這套動物票證電子化系統日均開具動物檢疫證超600張,涉及300萬羽/頭畜禽動物,開具產品證超15000張,為全省畜禽肉產品的市場供應保駕護航,系統對接國家檢疫數據,對調入我省的動物及肉品也實現了全國聯網監管。3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明確提出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步入“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農業云131”將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的有力抓手,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力量。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試運行中的“農業云131”,為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了一鍵報貧在線申報系統,根據統一的數據采集接口規范,系統實現與省數據匯聚平臺接口對接,打通10個廳局22個數據接口,完成貧困戶信息自動核驗,實現申報便捷化、數據可視化,加快貧困戶的認定進程。為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和堅守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當前“三農”工作重心已經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農業云131”以數字化技術給出了答案。
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互聯網+督查”平臺為例,充分發揮了農業農村部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平臺啟用后,一改傳統熱線電話投訴舉報問題線索不準、責任單位模糊、回訪跟蹤困難的問題,簡化了過去線下跨廳局處理投訴舉報件煩瑣、費時的辦文流轉環節。老百姓通過平臺可以一鍵提交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線索,隨時隨地查看辦理進度,及時收到辦理結果反饋,不用再擔心投訴舉報問題線索“石沉大!。無論是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廁所還是村容村貌等問題,平臺都將第一時間在線轉交相關責任部門辦理。通過統一受理、分類轉辦、限時辦結、跟蹤督辦,做到投訴舉報問題線索件件有落實、有反饋,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業云131”剛剛完成一期建設,下一步將始終遵循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堅持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著力建設農業大數據資源中心,堅持以省廳為中心,實現橫向到科研、教學的擴展應用,以市、縣為半徑,滿足縱向到基層的延伸覆蓋,持續推廣省、市、縣農業農村系統一體化平臺。在已構建的智慧農機、智慧鄉村、智慧畜牧、農產品質量安全、對外信息服務、新型農業主體的6大“信息高速公路”基礎上,擴展種業、種植業、農村宅基地等板塊建設,滿足基層信息化建設的快速延伸和模塊化應用;推動農業農村信息系統和省、市、縣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初步實現“慧政利企便民”的目標;促進生產經營數字化改造和管理服務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驅動福建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業云131”將為高水平建設特色現代農業和全方位推進“三農”高質量發展超越打下堅實基礎,努力打造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福建樣板”。